医院动态

【硬核守护】黔西南州人民医院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技术助力重症甲流患者重获新生
作者: 编辑: 一审: 二审: 三审: 发布日期: 2025-02-21

32岁的陈女士没想到一次甲流让她从死亡线上走了一遭。

陈女士2024年12月末感染了甲流,出现发热、咽痛、全身肌肉疼痛等症状,在当地接受了输液治疗,但病情改善不佳。2025年1月1日“咳嗽、咳痰5天,加重伴呼吸急促2小时”紧急送到黔西南州人民医院。

入院胸部CT

图片 1.png

图片 2.png

入院后,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持续偏低,病情迅速恶化,生命垂危,随时可能因缺氧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快速收治入重症医学科进行加强监护及机械通气治疗。

在治疗初期,医疗团队采取抗甲型流感病毒治疗,同时积极为患者采取了俯卧位通气及肺保护通气策略。拟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利用重力作用改善肺部通气血流比例,促进肺泡复张,从而提升氧合水平。然而,尽管在高PEEP及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及俯卧位通气下,患者的SPO2仍无法维持正常,病情及其危重。

团队迅速对患者病情做出精准判断:患者肺部感染严重,即便在高呼吸机参数支持下,氧合水平依旧难以维持,情况万分危急,已具备实施VV - ECMO(体外膜肺氧合)的明确指征。

龙跃主任介绍到,ECMO是一种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它可以通过人工设备暂时代替或部分代替患者的心肺功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让受损的肺脏得以休息和恢复。

开始植入ECMO管路

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同意后,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就此展开。龙跃主任带领盛忠燕副主任、王显刚及文继林副主任医师,在床旁超声引导下成功插入ECMO血管通路。与此同时,张学杰主管护师高效完成ECMO管道的预充工作。在医护团队的紧密配合下,VV-ECMO上机工作顺利完成。ECMO启动后,陈女士的氧合情况得到显著改善,成功搭建起一道坚实的“生命防线”,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

在ECMO支持治疗期间,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在气管切开后继续结合俯卧位通气治疗,进一步优化患者的氧合状态。俯卧位通气与ECMO的联合应用,不仅有效改善了肺部功能,还减少了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风险。护理团队24小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ECMO运行参数及并发症情况,确保治疗过程的安全与稳定。

V-V-ECMO支持下行俯卧位通气

抗病毒、俯卧位通气、抗凝治疗、器官保护、营养支持、食道压监测、纤支镜检查……龙跃凭借深厚的医学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患者制定了一系列治疗方案,并时刻动态调整。“ECMO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性要求很高,为此我们护士长特别指派了4名经过专业ECMO培训的资深护士,组成了一支专业护理小组,24小时不间断地实施精准监护。”龙跃说。

终于,20天后等来了好消息!经过黔西南州人民医院MDT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陈女士病情逐步好转。经过规范撤机前的充分评估,最终在上机第21天成功撤除V-V ECMO,并于2月12日(元宵节)顺利康复出院。

“感谢白衣天使为我做的一切,将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让我有机会再次拥抱久违的阳光与希望。”陈女士好转清醒后,当场感动得红了眼眶,哽咽着向所有医护人员表示感谢。

龙跃主任表示,V-V ECMO支持与俯卧位通气的联合应用是抢救重症呼吸衰竭尤其是重度ARDS患者的重要手段,但需要团队的高度配合和精准操作。此次救治成功,离不开黔西南州人民医院MDT团队的共同努力和家属的信任支持。

守护在生死线上,黔西南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团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重症人的责任与担当,成功救治了多例重症患者,充分展现了过硬的医疗技术及团队协作精神。患者家属送来锦旗“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热情护理精心”以表感谢,这正是医护人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离不弃、日夜守护的写照。他们用慈爱和医术温暖患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长度。2025年,团队将不忘初心,持续努力,加强医疗技术提高和团队建设,继续为危重症患者保驾护航,无论是vv-ecmo还是va-ecmo,都将是他们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

Copyright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黔ICP备17001746号-1贵公网安备 52230102000043号

医院地址: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桔山街道办事处城市中心B6路侧

智慧医院公众号

州医院微信公众号

智慧医院小程序

预约挂号

专家介绍

科室介绍

就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