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微凉,天光与灯火交错,兴义这座城市缓缓步入夜的怀抱。街头巷尾的烟火气开始升腾,而在黔西南州人民医院门诊楼二楼的一角,一盏温暖的灯光悄然亮起。推门而入,艾草的清香扑面而来,治疗床整齐摆放,柔和的灯光洒落,几位患者正享受着中医理疗带来的深夜呵护。
“白天上班没空,晚上总算能喘口气,顺便给自己的肩颈松松绑。”21岁的胡金成说道。由于工作原因,他的肩背近来僵硬不堪,听闻医院推出了“中医夜间护理门诊”,便立刻预约了雷火灸和棍针拔筋疗法。“以前加班到深夜,累得倒头就睡,没想到现在还能在医院‘加个班’,但这次是给身体补个假。”他笑着说。
胡金成(左)在接受治疗。
从3月11日起,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正式开设了“中医夜间护理门诊”,每周二和周四的17:00至21:00,患者可以在这个特别的时段体验到中医的独特疗效。这项新服务不仅为白天工作繁忙、难以抽出时间就医的上班族提供了便利,也为那些习惯夜生活、同时注重养生的人群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去处。
“今天一开诊,就已经有20名患者提前预约,专程前来体验。”负责夜间护理的医护人员介绍道。在柔和的灯光下,雷火灸、姜疗、火熨术等温热性疗法缓缓展开,温热的能量渗透肌理,激活血液循环,让紧绷的身体得以舒展,使人更容易进入深度放松的状态。夜晚的静谧环境进一步放大了疗法的效果,远离白日的喧嚣和压力,让身心得到更充分的调理,疗效也因此更为显著。
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棍针拔筋疗法。
“雷火灸,听起来像是武侠小说里的招式,其实是用特殊的药物条在体表灸烤,让热力渗透经络,像一场微型‘篝火晚会’,但点燃的是你的气血。”医护人员胡新悦一边演示,一边风趣地解释道。而火龙罐,则是在普通拔罐的基础上增加了动态滑罐,犹如一条火龙在背上游走,许多体验过的患者表示:“酸爽得刚刚好,像被一只温暖的大手揉捏。”
除了传统的中医理疗,“中医夜间护理门诊”还提供面部美容刮痧、头疗等“轻养生”项目,适合希望在夜晚放松、但又不想接受过于刺激疗法的人群。“很多人下班后,脸部和头部的肌肉都是紧绷的,头疗和美容刮痧就像是给自己的一次‘微型放松假期’。”一位刚体验完的女士说道,“做完之后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焕然一新,感觉一整天的疲惫都被释放了。”
面部美容刮痧。
“我们开设夜间门诊的目标,不仅仅是提供治疗,而是希望大家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一个放慢脚步、关注自身健康的空间,让更多人真正体验到中医的魅力。”中医科主任、主治医师滕英华表示,中医的核心理念不仅在于治病,更在于调养。在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一个慢下来的机会,是一种人性化的健康管理方式。
当医疗服务不再局限于白天,当医生的关怀能够延伸到夜晚,城市的温度便悄然上升了一度。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推出的“中医夜间护理门诊”,正是医疗资源灵活运用、贴近民生的生动案例。
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
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体现了医疗资源的灵活运用,也拓宽了传统中医的服务场景。在多数医院仍以白天门诊为主的情况下,黔西南州人民医院的“中医夜间护理门诊”打破了常规,为患者提供了更多健康选择。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医院的利用率,也增强了医疗资源的可及性。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夜间医疗服务的推出,也意味着医疗理念正从“被动治疗”向“主动健康管理”转变。现代人由于工作压力、生活节奏加快,往往忽略了对身体的关注,只有在健康亮起红灯时才想起看医生。而夜间护理门诊的推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契机,让他们在疾病发生前就能进行调养,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黔西南州人民医院的“中医夜间护理门诊”为患者进行治疗。
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尝试为医疗资源的灵活运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这样的创新不仅让医疗服务更加人性化,也让健康管理更加可及。未来,或许会有更多医院跟进,让“夜间医疗”真正成为一种常态化的便民服务,为更多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当城市的霓虹灯点亮夜色,黔西南州人民医院的这盏“中医之光”或许正照亮许多患者的疲惫身心,也让城市的医疗温度在夜色中缓缓升腾。
Copyright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17001746号-1贵公网安备 522301020000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