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我的从医路—回望初心谈感想|儿科 罗恩丹
作者: 编辑: 一审: 二审: 三审: 发布日期: 2025-04-30

儿科门诊的走廊永远喧嚣,此起彼伏的啼哭声编织成独特的生命交响。回望来时足迹,那些初心的炽热、迷茫的挣扎、见证生死后的顿悟,交织成一张密密的网,将我紧紧包裹在医学的深邃与温度中。


 初心:始于对生命的敬畏  

进入医学院后的第一堂解剖课上,老师那句:“医学的起点不是技术,是对生命的谦卑。”至今仍言犹在耳。彼时的我尚不懂,为何要将冰冷的器械与“谦卑”相连。直到第一次临床实习,我被蜷缩在床角的晚期肺癌患者,用干枯的手指攥住衣角问道:“医生,我还能看见女儿毕业吗?”他眼底的绝望与期待,像一记重锤敲碎了教科书上的病理分期——医学的本质,是托住人性最后的尊严。

微信图片_20250507151131.png

 

成长:在迷雾中寻找光  

那是做住院医师时的一个暴雨夜,急诊送来一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面色青紫。持续胸外按压的我,双手在颤抖,直到患儿面色、口唇由青紫转红润时,才发现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那一刻突然明白,所谓“成熟”,不是不再害怕,而是学会在恐惧中握紧责任

微信图片_20250507151139.png

 

顿悟:医学是科学与艺术的共舞  

2024年,我接诊过一位来之不易的试管婴儿患者。病情诊断时,孩子母亲因不知道如何描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只能流着泪慌乱地用四肢向我比划。虽然经支气管镜诊断及治疗后患者重获正常呼吸,但这次经历让我开始学习用画图的方式来沟通、用真情的眼神与患者交流。

现代医学追求精准的基因检测、AI辅助诊断,但听诊器贴在患者胸口时的温度,握着病危通知书家属颤抖的手,这些无法被数据量化的细节,才是医者真正的“诊断仪”。正如特鲁多墓志铭所写:“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真正的医者初心,从来不是某个高光时刻的璀璨,而是化作日常的细水长流——在每一次触诊的掌心温热里,在每一句“别怕,我在”的承诺中,在明知世界有裂痕时,仍愿做补缀光阴的针脚。

Copyright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黔ICP备17001746号-1贵公网安备 52230102000043号

医院地址: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桔山新区桔康路(B6路)侧。

州医院微信生活号

州医院微信公众号

州医院支付宝生活号

预约挂号

专家介绍

科室介绍

就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