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里像塞了块烧红的烙铁,连呼吸都成了一种折磨。”
三年前,58岁的陈阿姨因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饱受煎熬——从右脚趾麻木到腰部,止痛药一把一把地吃,却依然夜不能寐。今年6月,她拄着拐杖走进州人民医院疼痛科 ,经过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后,竟笑着自己走出了医院。这样的奇迹,每天都在“无痛病房”上演。
“无痛病房”:让疼痛管理科学化、人性化
在疼痛科,疼痛不再是“忍一忍就能过去”的小问题,而是一套“精准到分”的科学管理体系:
一张表 :采用0-10分疼痛评分法,翻身疼、咳嗽疼、夜间疼,全部量化记录,动态监测。
一条线 :一旦疼痛评分超过3分,立即启动“30分钟疼痛干预链”——医生、护士、康复师三方联动,快速调整治疗方案。
一张床 :腰椎减压体位+定制软枕,连掖被子的角度都经过精心设计,只为让患者躺得更舒适。
“原来疼痛是可以‘被管理’的!这一晚,我睡了三年来的第一个整觉。”陈阿姨红着眼眶说。
多模式镇痛:从“止痛”到“治痛”
术后疼痛管理尤为关键,团队为陈阿姨制定了个性化的“五合一”镇痛方案:
精准用药 :阶梯式给药,确保镇痛效果最大化,同时减少副作用。
物理治疗 :低频脉冲电疗,如温柔的电流般舒缓肌肉痉挛。
中药熏蒸 :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在温热中得到放松。
专业推拿 :手法松解腰部肌肉紧张,缓解压迫感。
呼吸训练 :腹式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配合音乐,帮助身心双重放松。
“术后当天我就能慢慢翻身,一小时后甚至可以自己下床走路!”陈阿姨激动地比划着,这样的恢复速度比传统护理快了近一半。
心理疗愈:驱散疼痛的“心魔”
“疼痛久了,人会变得脆弱。”护士长常说,像陈阿姨这样的患者,不仅承受着身体上的痛苦,还饱受 “怕治不好”“怕拖累家人”的心理折磨。为此,团队制定了一套暖心的 “心理处方” :
树洞时间 :责任护士每天陪聊10分钟,倾听她的焦虑与担忧。
进步存折 :记录每天的康复进展,哪怕只是“多走两步”,都是值得庆祝的胜利。
家属课堂:教会家人用“我们慢慢养”代替无心的催促,给予患者温柔的支持。
出院≠结束,而是“无痛生活”的开始
疼痛科的健康管理延伸至家庭,确保患者“回家仍安心”:
一本“护腰宝典” :详细指导3个月内避免弯腰、提重物等注意事项。
跟练康复视频 :扫码即可跟随护士示范的“腰椎康复操”,动作标准又安全。
定期随访 :每周电话关怀, “陈阿姨,今天有没有偷偷提重物?”——远程守护,温暖不减。
如今,陈阿姨每天坚持做两组“小飞燕”训练,还能轻松做一桌拿手菜。邻居问她“在哪治好的?”她笑着指了指医院的方向: “那里有一群把疼痛‘当回事’的人。”
在疼痛科,没有惊天动地的抢救,却有无数个“从痛苦到微笑”的瞬间。
请记住:疼痛不是必须忍受的宿命。
推开州人民医院疼痛科这扇门,这里有一群人,正用专业与爱心,帮您把日子重新过成诗。
Copyright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17001746号-1 黔ICP备17001746号-9贵公网安备 522301020000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