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883《健康头等舱》| 心血管内科医师王昌芬科普房颤防治
作者: 心血管内科 王昌芬 编辑: 陈虹烨 一审: 王璟 二审: 王皎 三审: 许荣荣 发布日期: 2025-08-11

8月6日,FM88.3黔西南交通旅游广播《健康头等舱》节目邀请到黔西南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医师王昌芬为听众朋友们科普房颤防治

微信图片_20250811082443.jpg

节目主持人梓(左)与嘉宾王昌芬医师(右)


嘉宾简介

王昌芬

黔西南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骨干医师、医学硕士,同时担任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房颤中心联盟青年医师工作组成员,参与过省级房颤相关科研项目2项,还以第一作者发表了数篇心血管相关的SCI论文,在心房颤动的规范化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术及左心耳封堵术的围术期管理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


节目部分文字内容


主持人:王医生,我们知道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而心房颤动作为一种随年龄增加发病几率直线上升的疾病,已成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但很多人对房颤的认知还停留在“心跳快”的层面,您能否从机制角度为我们详细解读一下?它又为何会成为“隐形杀手”呢?


王昌芬:心房颤动的本质是心房电活动的紊乱。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总司令”窦房结发出的电信号会以60-100次/分的规律传导,而在房颤时,心房肌细胞的电活动频率可达300-600次/分,这就导致心房失去了有效的收缩功能。


这种紊乱会引发三大危害:

一、血流动力学异常:心房收缩功能丧失会使心输出量减少25%以上,长期如此会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有20-30%的房颤患者会合并心力衰竭。

二、血栓栓塞风险:左心耳因为失去收缩功能,会形成“血液淤积池”。经食道超声显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血栓风险比无房颤人群增加3-5倍;而且心房颤动所致的脑卒中往往病情更严重,致残率、致死率和复发率都更高。

三、心电重构恶性循环:房颤持续发作会进一步损伤心肌电传导系统,形成“房颤-电重构-房颤加重”的病理链条。

更需要警惕的是,约30%的房颤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发生卒中后才被诊断出来,这也是它被称为“隐形杀手”的原因。我国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缺血性卒中患者中20.4%存在房颤,而这些患者中约60%此前从未被诊断。另外,心房颤动患者老年痴呆的发病率每年约4%,是无房颤人群的1.5倍。


主持人:在临床中,房颤治疗方案的选择似乎非常复杂,您能否以“阶梯式治疗”框架为我们梳理一下呢?


王昌芬:确实,房颤治疗需要遵循个体化原则,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四个层级:

第一层:基础管理

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需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7.0%。

生活方式干预:采用地中海饮食(每周≥3次鱼类摄入)可使房颤风险降低28%,久坐人群每周需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第二层:药物治疗

节律控制:胺碘酮对持续性房颤转复率约40%,但需监测甲状腺及肺功能。

心率控制: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适用于不伴心衰患者,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如地尔硫䓬)禁用于射血分数<40%的患者。

抗凝治疗:CHA₂DS₂-VASc评分≥2分的男性/≥3分的女性需抗凝,服用华法林需定期监测INR,若选择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出血风险比华法林降低30%。

第三层:非药物介入治疗

导管消融术:我院应用多种全国领先的三维标测系统辅助房颤介入治疗,使肺静脉隔离成功率大大提升。

左心耳封堵术:Watchman FLX封堵器的封堵成功率达98.7%,术后1年卒中风险较抗凝治疗降低至1.6%。

第四层:外科干预

迷宫手术:外科开胸改良迷宫术的房颤治愈率达80%-90%。


主持人:关于导管消融术,很多患者关心“一次手术能否根治”,请您从技术原理到临床证据展开说明一下。


王昌芬:导管消融的核心是“精准定位+靶向干预”。以三维射频消融为例,手术过程可以分解为:

一、电生理标测:通过放置心腔内导管,构建心房三维解剖模型,标记异常电信号起源点(90%以上阵发性房颤源于肺静脉)。

二、能量释放:4mm温控射频导管在肺静脉开口处释放不超过43℃能量,形成透壁性损伤灶(直径5-7mm),隔离异常电传导。

三、效果验证:术中通过程序刺激测试,确认肺静脉电隔离成功。

根据2023年ESC房颤指南,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的1年无复发率为70%-80%,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的30%-40%。对于合并左心房增大(直径<50mm)的患者,二次消融后总成功率可达90%。值得注意的是,冷冻消融(-70℃)因操作简便、疼痛轻,更适用于高龄患者,其1年成功率与射频消融相当(72%vs 75%)。


主持人:左心耳封堵术被称为“防卒中的最后一道防线”,请您详解其临床应用中的关键问题,比如封堵器与药物治疗对比、术后管理等。


王昌芬:左心耳封堵的临床价值基于两大循证证据:

一、PROTECT-AF研究:封堵组较华法林组卒中风险降低38%,出血性卒中风险降低60%。

二、SURPASS真实世界研究:该研究纳入66,894例接受Watchman FLX植入的房颤患者,术后1年随访显示卒中发生率为1.6%,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为1.2%。

围术期管理方面:

术前:测量心耳开口直径、深度及分叶情况。

术后:3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6个月后单药抗血小板。

Copyright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黔ICP备17001746号-1 黔ICP备17001746号-9贵公网安备 52230102000043号

医院地址: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桔山新区桔康路(B6路)侧。

州医院微信生活号

州医院微信公众号

州医院支付宝生活号

预约挂号

专家介绍

科室介绍

就医服务